漫画圈要的不光是一部纪录片

“但能有纪录片,也挺好的。”

2022年,漫画作者们普遍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?

3月23日,有一张漫画作者条件艰苦的工位照在微博等社区传播,引发了漫画圈子的激烈讨论。有成名作者觉得,图片中“凸显贫穷”的工作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代表漫画行业,且照片里没有一点二次元要素,更像是摆拍;也有资深作者觉得,漫画行业的环境并不一致,大家经济条件存在差异,这张工位照和自己出道时的工作环境很像。

这张带来了争议与讨论的图片,来自于第一部中国当代漫画家生态纪录片《漫画一生》。3月24日,这部纪录片开始在各大视频平台播出,第一集上线后,引发了观众们对中国漫画的集体回忆。

新华等主流媒体等同样关注到这一人群,并撰文评论道:“时隔多年中国漫画家群体再次走入大众视野,在经历了杂志漫画时代的衰弱和互联网漫画平台更迭之后,今天的国漫创作人们正在绘制着全新的故事。”

与漫画有关的日子,就像作者们晒出的各色工位图一样,不尽相同。既有摸爬滚打终于苦尽甘来,可以在良好的环境里舒心创作的头部作者。又有破釜沉舟,在苦闷环境下卧薪尝胆的未来新星。但就像纪录片预告开头说的一样,对于经历了中国漫画行业起起落落之后,依然愿意与行业共进退的漫画作者们来说,漫画就意味着——“Life”。

Life,是活在当下的“生活”,更是充满希望的“来福”。但无论漫画作者们身处何地,境遇如何,都在用画笔为观众带来有滋有味的画中世界。

让漫画圈炸锅的工作图背后

3月23日,《漫画一生》定档预告发布后,片中创作者们的一言一行,戳中了漫画作者们的心,他们纷纷联想到曾经的自己。选择走上漫画创作之路是一场修行,尤其在行途之初,创作者要一边坚持创作,一边维持生计,是最难坚持的时期。

漫画作者青青就是这样的例子,一开始走上漫画创作之路的她还是名“北漂”,白天做发传单之类的临时工作,晚上在出租屋里画漫画,如此两年过去,只换来了300多个微博粉丝,漫画带来的收入为零。为了不放弃漫画创作,她回到海南老家,家境并不殷实的她一边在海底捞打工,一边继续她的漫画梦想并准备自考。

引发漫画圈激烈讨论的工作环境,就是青青现在的漫画创作工位。像她这样以“灵活就业”自我调侃,收入不稳定,却依旧坚持追梦的漫画创作新人并不在少数。即使是资深作者,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每部作品都会取得“成功”,收获大量观众的认可。他们虽然不用再困于为生活奔波,但仍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创作素材,应对灵感枯竭的瓶颈期。

为了维持定期更新,全年无休的漫画作者经常熬夜加班,甚至患上了腱鞘炎、颈肩腰腿劳损等职业病,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。

国内知名惊悚类漫画作者祝耕夫从业十多年,通过《人类进化论》等作品收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,可作为资深漫画家的他同样有烦恼。初为人父的他,需要为了奶粉钱加倍努力,但国内漫画环境变幻莫测,让他这种以惊悚为主要创作风格的作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他表示,如今创作不太敢像之前那么任性了。就算有了成功作品,他当下的目标,也只是在杭州买下一套房,给妻子和孩子一个稳定的住所。

除了漫画作者,还有不少为了漫画而奔波的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,是同样容易被忽略的群体。漫画作者尚且有在成为KOL后被人记住姓名的机会,而这些从业人员始终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。漫画行业薪资普遍不高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,内容创作行业熬夜加班更是司空见惯。经历了国漫行业跌跌撞撞几年后,如今还能坚持在漫画行业的,都是愿意陪伴这个行业成长的真爱。

近两年,漫画平台也经历过资本退潮期,部分平台经历了欠薪、裁员,最终走向倒闭的结局。还有平台在预算不断紧缩的情况下,选择卖身离场,给漫画行业留下了一地鸡毛。时至今日,2015年之前成立的老平台只剩快看、腾讯动漫等少数几家还在坚持。

对于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的漫画来说,大多数的从业者都在为爱发电,与漫画有关的日子,是辛苦中的点点甜。

中国漫画不只需要纪录片

国内漫画需要被更多人看见,漫画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更多来自行业之外的关注。漫画作品背后的每一位作者,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等待发掘。正巧,由曾拍摄纪录片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的知名导演范俭担任总导演,快看出品,专门讲述不同漫画人创作与生活的《漫画一生》,在各大主流视频平台发布了。

受制于纪录片的素材、时长等关系,《漫画一生》只能用镜头记录下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漫画从业者的故事,但这足以引发一大部分国漫人和国漫观众们的共鸣。

漫画作者胡桃在纪录片的评论区留言:“这一行的大家真的都很真诚。虽然不奢望这个行业能变得有多辉煌,但至少我们在被更多的人看到就是好的。”

另一位漫画作者ZCloud在知乎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纪录片的期待:“如果这个片子能让更多人不再把动画漫画混为一谈,不再觉得漫画一定要有小说原作之类……就是大功一件了。”

不仅有从业者们的积极反馈,这部纪录片在网上引发了全面热议,上线当天还上了多次微博热搜。从开始一张简单的工位图引发的探讨,到更多人看过正片后重新开始思考:“中国漫画如今走到了哪一步?”这是一件让漫画人兴奋的事儿,说明更多人仍然对漫画和漫画行业抱有浓厚兴趣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漫画一生》不仅让外界看到了不同且多样的国漫人,还为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从业者们打开了一扇窗,其通过影像记录方式和旁观者角度,使更多人感受到漫画作品和漫画行业的温度与热情,看到产业链相关每一个环节无数的努力与坚持。

但中国漫画需要的远远不只是一部纪录片,纪录片展现的中国漫画创作者的生存现状,反映出了国漫的生态脆弱,创作者不被认可的职业现状。一波主流媒体以及大众的关注过后,摆在国漫面前的,是更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。

打造国漫生态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

从“国漫崛起”口号开始到今天,不过八年而已。和轰轰烈烈、大起大落的中国网络漫画行业相比,更多的漫画人是从更早的纸媒时代一路走过来。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热爱的行业坚持,在漫画行业的每一个蛰伏期做好自己能做的事,保持着创作的担当。

和过去不同的是,互联网时代,内容更迭的频率更快,观众的口味更多样,内容展示空间更丰富,对于漫画创作来说也更具挑战性。相比漫画创作个体,作为更有家底的漫画平台,肩负着更多的责任。大浪淘沙后剩下的平台,才是真正为了漫画行业做出实事过的贡献者,他们也正在围绕国漫生态,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地前进着。

人才永远是内容产业的核心生产力。为了让更多漫画爱好者成为创作者,挖掘和培养漫画新人,近几年各大漫画平台不断开展漫画作品比赛,通过丰厚的奖金和充沛的流量扶持等方式,帮助优质新人漫画创作者快速成长。在《漫画一生》播出的第二天,快看就宣布推出第四届条漫大赛,这个快看已经连续举办4年的赛事,今年更是设置了50万元奖金池,还提供了“获奖即出道”的快速发展机会,获奖者不仅可以拿到奖金,还能得到平台扶持,为后续的创作之路打好基础。

新人的发掘必不可少,成熟的创作者更值得鼓励。近几年,漫画平台们也从“大水漫灌乱花钱”的思路转向到“悉心培育养大作”,在保持优质作者待遇的同时,通过数字手段协助作者完善和提升创作能力。2021年,快看为漫画创作者升级漫画后台,推出“数据+内容”双驱动形式,解读市场需求,帮助作者创作出观众更喜欢的漫画内容,以获得更高的收入,实现多方共赢。在此基础上,快看在2021年还承诺“将在未来3年投入10亿元扶持原创漫画”,帮助漫画作者通过创作提高生活质量。

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发展,国漫出海在近几年也流行起来,通过向国外输出漫画内容提高国漫影响力开始变得可行。已经有互联网巨头开始向东亚、欧美地区推出基于当地语言的漫画APP,将不同类型的国漫进行本地化推广。而快看等漫画平台也与Piccoma、comico、webtoons等海外漫画平台开展合作,将平台内优质的漫画在当地头部平台进行分发。

据了解,从2018年开始,仅快看一家至今已经向海外地区输出了数百部国漫作品,覆盖70个全球分发平台,翻译成12种语言,覆盖200个国家和地区,2021年,也成就了数位出海分红超百万元的漫画作者。平台助力内容出海,不仅实现了中国漫画走出去,还帮助作者收获了来自海外的观众与收入,为作者创造了新的市场增量。

商业化一直是国漫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。在漫画平台们牵头持续进行多方面尝试的背景下,除了基于内容本身的出版收入、付费阅读收入,越来越多的漫画作品有机会通过动画化授权、影视化授权的方式加速商业化推进,取得更多的版权收入。

动画化改编已有诸多成功案例,2021年腾讯视频动漫年度发布会上,备受期待的《甜美的咬痕》漫画同名动画PV也正式官宣。在影视化方面,快看和国内多家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开展了IP开发合作。仅最近两个月,就有改编自快看APP独家漫画《这个杀手不改需求》的同名短剧、改编自《锦鲤俱乐部》的短剧《亲爱的锦鲤女孩》在优酷上线,漫画IP在泛娱乐领域的综合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。

平台负起责任,漫画行业才会持续前行。

当纪录片《漫画一生》回归到漫画创作者本身,实现从“作品”到“人”的聚焦,国漫观众们开始体味每一部漫画作品背后的温度。中国漫画和观众之间有了更多链接,在观众们看到更真实的创作者的同时,创作者们倾听到更多观众们的反馈,他们的距离,也越来越近了。

对于不常发声的中国漫画行业而言,每一个行动,都是对行业信心的增强,这一次纪录片《漫画一生》的推出也是如此。当然,国漫需要的远不只是纪录片,更需要每一位从业者的更多实际行动。以快看为首的平台们给我们打好了样,也在持续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,以期与每一位热爱国漫的人在蛰伏中共待黎明。

毕竟,能破除困境的,最重要的就是执着。

本文作者:祥瑞,由 < 靠谱编辑部 > 编辑